如何愉快的学习
1、首先我想来谈谈健身。据我观察,能坚持健身的主要有两类人。第一类是享受健身过程的人。每天健身的时段对他们来说就是放松,释放自我,亦或者他们边健身边听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觉得整个过程很有意思。健身对他们来说就如同享受美食,能够满足身体本身的欲望。第二类人是享受健身结果的人。他们通过健身获得了理想的身体,全天更精力充沛,睡眠变好,感官更敏锐,头脑清晰,整个人都更犀利。第一类人每天都盼着健身,第二类人盼着享受每天健身后的成就。但是,其实每个在坚持健身的人都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的混合。谁说不能既享受过程又享受结果呢?
2、所以,想让一件事变得有意思,可以从两方面来下手。让它本身更有趣,同时让它变得更有意义。我个人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西方大学课程的安排在这两方面上下的功夫比国内要好很多。先简疟觥窖捎单说说西方大学(特别是本科)的课程安排:一般是第一年先上一些原理课(introductory)。学商科的常见有微观经济学原理,理科则是线性代数入门,初等微积分,初等计算机算法等等。这些课往往不会讲很专业的东西,却很侧重提纲挈领地把这个领域都研究哪些问题概述一下(focus on big picture)。例如这个学科为什么会存在(motivation),和其他学科的关系(context),这个学科在哪些领域有什么应用(application)。可以说入门课是帮助你站在高处去看到这个学科的整体(metadata)。让你忽略繁琐,而是感受知识的美和实用性。
3、原理课之后如果有兴趣,一般有中级(Intermediate)和高级(Advanced)的课。这些课一是会重复初级课里提到的内容,二是会给人更多的细节,三是会包含很多的阅读材料(理科也是)。这些阅读材料往往会用和课程老师以及课本作者不同的视角去诠释同一个问题(Different perspective/approach for the same problem)。这样一来,或许你的脑回路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却可能会和某些阅读材料的作者所见略同,问题也就更容易理解了。阅读不同材料,就有更大的几率找到一个能让自己获得美感或实用性(motivation)的视角。
4、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教学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拿绘画做个比较。我经历的国内高等教育很多是给你一个固定视角的主题,让你用很复杂的油画技巧去一次画好主题。西方则是先让你画一幅素描,让你大略感受这个主题美不美。如果你有兴趣,再让你画多幅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的,细节更丰富的画。水彩画,国画,油画,甚至是照片,让你来选择自己通过哪种绘画工艺,哪种视角,去欣赏并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