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语言入门系列经验之一音系篇
本经验是人造语言入门系列经验之一,用以指导新人进行造语。亦欢迎各位大神前辈指导。从今天开始我会编写一系列的造语入门教程,我会倾尽自己所学,并整理前辈们的经验,为百度的新人们制作一份靠谱的指导帖。本系列帖包含音系、语法、造词与词典、文字、翻译与写作、教程编写六个部分。本经验错误还是挺多的,整体而言也还可以做个参考。
Are you Leary
1、〇、基础铺垫:1)语音、音节、音素我们造语,第一件事就是确定音系,也即是我们的语言包含哪些发音。语言中跟声音有关的一切内容我们统称为语音。想要更深入的学习语音,可以阅读相应的语音学教材。这里先介绍以下几个概念:音节、音素。音节是我们在口语中所能感受到的最明显的语音基本单位,每一个汉字、日本假名都是单音节的,西方语言中的音节可能有双元音、复辅音等,但都可以对音节进行区分。如英语:explain [iks’plein] 可以分为ex-plain两个音节substitution [sʌbstɪtju:ʃən] 可以分为sub-sti-tu-tion四个音节辅音+元音是最常见的音节形式,单个元音也可以是一个音节,辅音+元音+辅音也同样可以是一个音节。音素则是发音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如explain [iks’plein] 中,字母p代表的发音[p] 就是一个因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这两个概念我们非常熟悉,就不再赘述。
2、2)IPAIPA的意思是国际音标。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通常都学过被“英语化”的国际音标。实际上国际音标是一套非常完整的能覆盖所有人类语言的音标体系,因此在造语时我们一定会用得上。下面我就对IPA音标进行介绍。1. 元音IPA音标中的元音通常是根据舌位的不同编制成一幅元音舌位图。舌位指的是我们发出元音时,舌头最高点所处在的位置。


11、我们可以增加两个很好用的元音:[ə]和[ɿ],使元音更加丰富。处于三角/梯形最中间的位置的是[ə],与其它5个元音的听感差异也很明显,因此很多语言也会采用这个音位。它处在舌头最放松时的舌位,大多数辅音拉长时都会带有轻微的[ə]音。同样居中的元音[ɿ],或者[ɯ]([ɯ]是[u]的不圆唇读音,日语的u即是如此,实际舌位比[ɿ]靠后,听感有差别),舌位比[ə]高,舌位同样比较放松因而不难发出。它与其它6个音位听感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可以放在梯形当中。([ɿ]即汉语拼音中zi、ci、si中的i)


14、2. 鼻化复元音/鼻元音接下来我们结合鼻音m、n、ng[ŋ]来组合复元音。舌位靠前的元音并不适合组成后鼻元音。ing、yng、eng、œng听感与前鼻音差别较小,我们可以选择进行如下处理:①保持严格的音素组合,ing、yng、eng、œng将按原来的方式发音(缺点在于发音较难,与前鼻元音差别较小)②去除这些音位组合③元音后化:ing可以发作[ɪŋ],eng可以发作[ɘŋ]或[ɜŋ]④如果你的语言只有5元音,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变体:圆唇前元音的舌位比不圆唇的靠后,可将ing、eng的发音定为yng、œng;可以在中间增加一个弱化的元音,如ing发作[i(ɘ)ŋ](普通话即是用这种方式),eng发作[e(ɑ)ŋ]要注意的是,-m、-n、-ng几种尾鼻音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难以区分的,是否作为区别音位应当事先考虑。


16、3)元音的超音段表现元音的超音段表现主要是有两组区别特征:音长的长短、肌肉的松紧。这样划分出来的元音分别叫做短音(促音)、长音,松元音、紧元音。松紧元音在大语言中一般不用来区别音位。只要了解一下即可。可以感觉一下比较紧张地发[a]音和比较放松地发[a]音的区别,很容易便可以了解。长音和短音用来区别音位在英语、日语、众多南方汉语中都有表现,因此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语言当中。长音和短音主要是音长的区别,我们可以用半拍、一拍、两拍来理解。汉语中的入声字是半拍的音长(区别于一拍的“长音”);英语和日语中的长元音接近两拍(区别于一拍或半拍的“短音”)。为平衡起见,我们只在三种音长之中选择两种,我推荐用半拍+一拍,因为半拍、一拍之间的差别比一拍、二拍之间的差别要更加清晰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汉语的促音。我们用[ʔ]放在元音后来表示促音,以字母q表示。通常来说只有单元音有促音,包括:aq、oq、eq、iq、uqœq、yq、əq、ɿq促音可以在前面加介音i、u、y,不影响促音的短促听感。如uaq。以5元音为例,我们可以借助促音增加5个新的音位;配合介音i和u可以形成以下的短促复元音:iaq、ioq、ieq、iuq、uaq、uoq、ueq、uiq,一共8个。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语言在促音上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可以学习粤语的方式,将促音分为三种韵尾:-t、-k、-p,或者增加更多不同的韵尾。
17、4)元音及元音组合的构词运用在具体构词过程中,我建议更多使用5个单元音,i与u居后的8个双元音以及5个单元音与n组合的鼻元音,这些元音发音过程比较流畅自然,听感响亮舒适。带介音或促音的音节发音过程比较紧张,发音也较为困难。在决定好我们的元音聚合之后最好总结一下,也方便造词时能够使用。以比较简单的5元音体系为例:a o e i uai oi ei uiau ou eu iuan on en in un
18、二、辅音1)单辅音的选择1. 发音部位确定辅音时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发音部位,比较好的选择是从前到后都有音位,能充分运用声腔,各个部位的负担也比较分散。一般来说简单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齿龈、软腭、声门稍微困难的发音部位则包括:齿间、龈后、硬腭、会厌、上颚-舌尖(卷舌)2. 发音方式大语言中发音方式通常都会包括:鼻音、爆音、咝音、(无咝)擦音、近音稍微困难的发音部位包括:弹音、颤音、边音3. 对立特征接下来,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语言中辅音有哪些对立特征:是否有圆唇辅音(ʒ、ʃ)是否有清浊对立(如v、f)是否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如汉语的b、p,z、c)建议在有清浊对立的同时附带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但送不送气不作为区别特征),浊音b、d、g不送气,清音p、t、k送气。
19、4. 确定单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对立特征我们可以建立一下表格,并根据大语言的常用辅音来对照确立我们语言中的辅音。要注意,表格并不是要将全部格子都填满,不少格子是没有常见发音的。在表格中我们前方写浊音后方写清音。(此处修改了前方介绍IPA辅音时的表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19个辅音。这些辅音都是最简单、易发、辨识度高的辅音。(其中[j]是硬腭近音,为了节省表格放入了软腭栏中,[w]是软腭近音,与[j]并不构成清浊对立,仅仅是为空间而置入同一格中)如果认为辅音不够丰富,我们可以根据第二个表格,按以下步骤增加辅音:a) 是否增加齿龈边近音lb) 是否增加圆唇龈后咝音ʒ、ʃc) 是否增加卷舌音ʐ、ʂ、ɖ、ʈ(ɳ、ɭ、ɻ)d) 是否增加齿间擦音ð、θe) 是否增加颤音r或ʀf) 是否增加其他特殊音素在自然语言中往往还有一些常见但加入到这两份表格中辨识度不高的音,如汉语拼音中的h[x]、x[ɕ],为了清晰易辨,最好不予采用。

20、2)确定复辅音当我们确定好单辅音后便可以确定辅音间的直接组合,形成复辅音。在辅音中有一些音素特别适合作为后辅音(双辅音后位于后方的辅音),包括:近音l,颤音r、ʀ,近音ɹ 有个别辅音特别适合作为前辅音:咝音s我们用以下表格研究其中有哪些能组合成双辅音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规律:a) h不适合组合复辅音b) 鼻音m、n除了处在s之后,不适合用于组合复辅音c) s居前更适合与清送气辅音p、t、k组合,与b、d、g的组合略显勉强,不建议使用(全部采用亦问题不大)d) 通音l、ɹ和颤音r、ʀ的组合能力非常强,除鼻音、圆唇音、h、通音、颤音外几乎均可进行组合e) s居后只适合与b、p、v、f、g、k组合

21、三、音节与构词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音节和词的构成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要像汉语一样严格规定复辅音的组合方式(当古汉语中有辅音介音时,现今个别方言中也有,比如θlam三)。我更建议像英语一样的自由组合方式,在人造语言逻辑语中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使得构词时音位的组合使用能够更加灵活。在了解不同的构词方式前我们先了解几个知识点。
22、1)辅音延长音(注:这一部分是我自己胡思乱想而来的,并没有权威学术依据,但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单独发一个辅音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到实际上我们会有一种想发某个元音的趋势。我把这种趋势所显示的音值称为辅音延长音。在有意把辅音拉长的时候,这种趋势就会更加明显,延长音就能更清晰地分辨出来。大部分辅音的延长音是[ə],感觉一下单独发[b]、[p]、[g]、[k]和放松地发[bə]、[pə]、[gə]、[kə]之间的相似。不圆唇咝音的延长音是[ɿ],就像汉语里的zi、ci、si一样,单独发[z]、[s]、[dz]、[ts]是否比较相似。圆唇辅音的延长音是[y],包括ʒ、ʃ、dʒ、tʃ。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怎么读在词尾位置的或者在ccv结构中居首位置的辅音了。如mlatu我们就可以读作[m(ə)latu],其中(ə)表示弱化的[ə]。如 ʃmene我们可以读作[ ʃ(y)mene]我们便可明白自由组合方式的优势以及发音方式,我们在造语中构造复辅音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拘谨,只守着-l、-r、-ʀ、s-这些不放。
23、2)滑音先思考一个问题,[ɛə]是一个音节还是两个音节,或者说,是两个单元音的组合,还是一个双元音?如果你认为这是两个单元音,是两个音节的组合,那么你大概就能够对元音的组合也能使用自由组合法了。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作滑音。实际上复元音也是元音之间存在滑音的一种,只是复元音两个因素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听感上与一个单元音接近。因此我们可以严格地区分双元音和一般滑音。英语里[ɛə]和[iə]都是滑音,是两个单元音结合,并且从前到后的发音比较流畅没有生硬感。这样看来很多元音都可以利用滑音来进行结合,形成原本想不到的元音组合,如[œu]、[aɿ]等。甚至我们可以将3个元音进行组合,如[oiu]。
24、3)连读连读是一个造语时需要注意的现象,有两种情况的连读。两个元音之间夹着鼻音m、n、ng,如kana,其读法是[kan-na]抑或是[ka-na]需要事先规定,通常会默认为后一种。鼻音结尾的词与元音开头的词相连时也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鼻音影响到后面的元音。有以辅音结尾的词和元音开头的词,两者相连时,通常是需要连读的(在快速语流中你也会不自觉地连读)。在构词时,我们就要事先构思好,是否允许存在元音开头的词。如果一定想避免连读,也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在元音开头的词前面加一个通常被忽视的辅音[ʔ](声门塞音,可以试着稍微憋一下气然后发i的音,再对比yi的音,就可以感觉到)。我们以?作字母,就有例子:mid ?ak,就读作“米的啊克”而不是midak“米达克”。当然这绝对是很无聊的举动。我们完全可以不允许有元音开头的词或者不允许有词尾辅音。另外还要注意元音结尾的词与元音开头的词相连时会不会产生连读,如bi at常常会读作biat;同样地ba it也容易读作bait。前者不影响听话者理解,但后者要注意把[a]和[i]都分别读清楚了,才好分辨出是这两个词。法语中会在字母上标两点来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元音,如naïf、noël。
25、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比较规则的构词方式有哪些4)词尾/音尾音尾系音节尾部的简称(我起的名)。在欧洲语言中这是稀松平常的事,而汉语中只有粤语有一丁点音尾迹象,即是入声韵尾-p、-t、-k,它们仅作口型,并不发音。通常来说音尾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规定的地方,大部分辅音都可以放在音尾处。但人造语言通常要求规整,音节尾部就是很适合做文章的地方。大多数时候音尾都是作为词性标记出现,如世界语中,-s词尾表示谓语动词。词性标记型词尾(可以简称为“词性尾”)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世界语中元音词尾比较显著,-o表示是名词,-a表示是形容词。语法现象也在词尾进行标记,如-n表达宾格,-j表达复数(因此一个词的词尾可能是-ojn)。要使得我们的词汇比较规整,规则的音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26、5)词语的字母拼写组合如果想用另一种规整化的方式来构词,那我们可以像逻辑语一样对词的拼写做出一定的限制来保证人造语言的规整。以c为辅音、v为元音、vv为复元音。以下假设为例:单音节:v(单元音,常用助词)单音节:vv(复元音,冠词、部分高频词汇)双音节:vcv(态度指示词)双音节:cvcv(一辅一元,有日语的感觉)双音节:cvcvv(有一个复元音)双音节:cvvcv(有一个复元音)双音节:cvcvc(带辅音词尾)双音节:ccvcv(开头复辅音)双音节:cvccv(第一个音节带辅音音尾)……逻辑语规定根词必须是ccvcv或cvccv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词汇的规整,同时又给了构词极大的灵活性。如ccvcv形式:ʃmalo(ʃ-ma-lo)shine(s-hi-ne)ptato(p-ta-to)knaʃu(k-na-ʃu)ʃm、sh、pt、kn这样的辅音组合在我们严格规定复辅音时是很难出现的,这是这种组合方式的优势所在。如果觉得第一个辅音发音困难,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上辅音延长音,给第一个辅音配上合适的弱化元音来帮助读词,如shine [s(ɿ)hine]
27、6)音节构造或词语构造学完上面的内容后,我们可以想想组合音位构词的类型有哪些?我个人总结如下:自由构词:如英语(元音、辅音之间随意搭配,没有词性标记)规则构词:世界语(规定了词尾,但词的其它部分不严格规定)、逻辑语(规定了根词的音素数量,但音素的选用非常灵活)完全规则构词:(既规定了词的音素数目,又规定了词尾)这些构造方式各有优劣,但作为人造语言,需要保证相对于自然语言的规整性优势,所以使用规则构词方式是更加合适的从音节角度来看,则有:自由音节:英语、逻辑语(元音、辅音之间的搭配较为随意)规则音节:汉语、日语(有严格的元音、辅音的组合限制)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些语言,如法语,我们可以看看法语的构词特点:a) 很少复辅音,大多数是某些辅音与小舌颤音r[ʀ]组合b) 大部分词尾辅音不发音,导致大量音节成为开音节(在联颂的时候词尾辅音则又需要发音了)(以e结尾的多音节词尾辅音发音)法语缺少英语那样的多元音相连的滑音,处在元音位置的只有那干巴巴的十几二十个元音,因此是一个偏向规则型音节的语言。当然由于音位比较丰富,其音节可能性比日语要大得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法语的音节数比较多,导致日常会话的语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