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主流品香法
1、焚香焚香,即直接以火焚烧香品,使香气随着燃出的烟同时挥发出来。这种方法自三千年前或更早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祭祀活动中。烟气上冲,古人认为能与神通,后来才注意到烟雾中常带出的香气。焚香以线香、盘香、塔香为主要香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香品的香气能最大限度地挥发,缺点是随着明火的点燃,二氧化碳也随之产生,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不管是成品香还是原品香材,在点燃之际都难免木质的“燎气”混合于香气之中,易产生燥热,减少香气中的最佳气息——清凉。焚香法宜室外或大厅,尤以中秋赏月、听琴时焚香为妙。宋代以后,品香很少有以沉香等上佳香品直接焚烧的了。如果以香粉直接焚烧,则多以“篆香”——把香末印于模子中,或寿字、或福字、或万字不到头……点燃一端,顺模痕而燃,此时应有——“篆香炉”。

3、闷香闷香与薰香一样,也是自古以来品香的主要方法。其法介乎焚香、薰香之间。具体来说:把香炉中的香灰打出一较深的穴洞,放入香粉,用明火点燃香粉,紧接着再将厌蜴颊爰香粉蒙于已燃之香粉上,待将燃再蒙一层香粉,第二层香粉将燃再蒙一层香粉,如此可蒙香粉四到五次,见有微烟自香粉上冒出,即以香炉周围之香灰慢慢地一层一层地蒙上香灰,有温气上升的同时有香气溢出,此炉香即“闷”好,盖上炉顶(即有盖香炉之盖,香炉无盖者亦可),香气通过香灰大量溢出而无烟或有少许轻烟,此时炉中之香料底层已燃烧,由于层层香粉及香灰蒙于其上,所以燃烧缓慢,这种闷香方法以不出烟或少出烟为佳。古代雅士用香多采用这种“闷香法”操作,现存唐宋明清的香炉,有一种球状铜炉,内置三层半圆状炉体,借用重心平衡的原理使当中一层半圆状炉体永远处于水平面 炉口始终向上,无论如何转动或倾斜炉体,炉中的闷香香粉及香灰都不会散出,此种香炉优良者可投于被衾之中,或吊于衣柜之中。现代玩家往往以闷香手法之高低论优劣,日本香道尤善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