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妈妈该怎么办
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导致的,以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因为主要表现为宝宝的手、足、口腔出现疱疹,所以将其称为手足口病,但疱疹并不局限于这三个部位,屁股和腹股沟区也可能会有疱疹。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该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传播,甚至连被病毒污染的水都可称为传播的方式,因此手足口病一般容易成为流行性疾病,常常一人感染全家得病,但由于受感后可以获得免疫力。

3、宝宝得手足口病,怎么干预?宝宝得了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做的是治疗和控制传染源。治疗:手足口病本身并不可怕,主要在于其并发症状上。一般如果宝宝的症状为手、足部臀部出现丘疹或疱疹,发热和食欲不振等普通症状。那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草药和维生素B、维生素C等,一般在一周内可痊愈。手足口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没有抗肠道病毒的药,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或者使用抗生素,可是我们都知道抗生素的副作用特别大,家长们都不愿意给孩子用抗生素。目前抗菌肽可以很好的替代抗生素,并且抑制病毒的效果快,而且没有副作用,可以试试佰美佳口腔液体敷料,额外添加乳铁蛋白可以更快消灭病毒。宝宝除了主要症状之外,若合并出现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和弛张性麻痹等疾病时,应该严密观察宝宝的情况并及时就医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容易使宝宝留下后遗症,甚至引发生命威胁,刻不容缓。控制传染源处理:1、隔离患儿,对宝宝的衣物被褥都要进行消毒清洁,对于宝宝的接触者也应该采取消毒隔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2、对宝宝的大小便都应该进行消毒处理后才丢弃;3、餐具、生活用品等都应该隔开禁止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