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顺心就乱扔东西,父母到底可以做些啥
1、6岁的学龄前的孩子,情绪易激动,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主要有:多动症、夜间遗尿、吮指和咬指甲、攻击行为、乱发脾气等。这些异常行为往往都会让爸爸妈妈们很头疼。但其实只要适当的做好早期教育,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这些行为就能慢慢的不见,孩子也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3、奖罚分明,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面对宝宝的乱发脾气,或者乱扔东西,爸爸妈妈是不是只能用打骂的方式呢?其实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往不好的趋势发展。当宝宝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不要急于去哄,而是让宝宝哭得没那么厉害时,慢慢地诱导宝宝说出哭的原因,进而可以教导宝宝哪些事情该怎么做,哪些不能做。而对于孩子的打人行为,爸爸妈妈则要明确严厉地对宝宝说“不”。现在,很多父母都会在家里划出宝宝专属的“冷静区”,每次哭闹不止时,都先让宝宝走进冷静区,等孩子不再“撒野”时,再耐心的和孩子聊天。而且,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进冷静区的次数一个月少于5次,就可以奖励宝宝一份大礼物,慢慢地宝宝就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5、让宝宝学会分享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爸爸妈妈们要开始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分享,只有这样宝宝在幼儿园时才能和小朋友玩耍。分享,并不是说教就可以达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如妈妈吃苹果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宝宝说:“妈妈把最爱吃的苹果分给奶奶吃,宝宝也可以分享给爷爷吗?”除此之外,多和其他孩子玩耍,而且妈妈也可以在身旁引导宝宝,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宝宝会更开心哦!”在这里,茉莉妈妈推荐娃娃博士的儿童游戏围栏,可以让来家里做客的孩子和宝宝玩耍!
